11月11日下午,基础医学院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公开教学活动,崔新慧老师线上主讲了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》中的“肿瘤概述”这一章节。
此次公开教学通过腾讯会议APP进行。崔老师利用学习通软件发放《病理学基础导学案》,课前检验预习效果,对学生课前完成的调查报告和撰写的关于肿瘤的“小论文”予以点评,对预习效果进行评价,并结合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情况予以分析,对学生可能存在的抵触线上教学的情绪设身处地地进行了心理疏导。通过学情分析发现“瘤性增生与非瘤性增生的区别”是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难点;充分利用导学案、思维导图及其他的学习资源(如:慕课的学习视频)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;对当前无法开展的实验教学,提供MOOC学习资源,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完成;根据教学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,将“肿瘤命名和分类”的内容准备安排到前面讲解,将“良、恶性肿瘤的鉴别”贯穿在“肿瘤特性”的学习过程中,对“常见肿瘤”和“肿瘤病因学和发病学”安排了文献查阅和综述写作,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科研思维,另一方面缓解了现行教学条件下课时短缺的矛盾;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“肺癌”患者因未能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而错过治疗时间失去生命的病例分析,提醒学生认识预防肿瘤开展健康宣教的重要性,积极向周围居民宣传健康生活方式,通过疾病呈现出来的蛛丝马迹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增强了学生学习“肿瘤”这部分内容的意义感和使命感。
课后,鲁兴梅副院长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议,大家一致认为崔老师这堂课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,信息化设备使用得心应手,每个人都受益匪浅。教研室主任郭燕老师对此次公开教学进行了总结,认为崔老师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,课前在线让学生自主预习,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逐一进行追踪课上点评,引起学生的重视;结合当下形势,注重和学生形成情感链接,介绍学习通在线课程的设置,引导学生在线学习的方法,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;课堂中答疑解惑,梳理知识,当堂检测,课后任务明确,有差异化地让学生去查缺补漏。这堂课教师教学准备用心、学生学习用心,独特的设计说明背后大量的准备投入,有效完成了线上的翻转课堂。
崔新慧老师一直以来致力于开展教学科研,开发《病理学基础导学案》并不断在教学中予以完善,组织大家共同建设学习通平台的课程资源,教学中对线上资源能充分利用,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。鲁兴梅副院长最后的总结中提到,崔新慧老师的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“从教向学的转变、从教材向学材建设的转变、从教师向学生中心地位的转变”,在教学方法和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上值得老师们学习。